Product category
ARCoptix-VIS-NIR-FIB是一款超寬帶光譜儀,設計用于光纖探頭在整個可見光和近紅外光譜范圍(350-2500nm)內。該系統集成了一臺ArcoptixFT-NIR傅里葉變換掃描光譜儀(型號FTNIR-L1-025-2TE),適用于NIR范圍900-2500以及一臺用于VIS(350-1000nm)的多通道光柵光譜儀。兩種儀器都是集成的在單個便攜式外殼中,具有兩個獨立的SMA輸入,用于VIS和NIR范圍,匹配高OH和低OH光纖的傳輸范圍。隨附的軟件光譜儀自動合并2個光譜儀產生的光譜。
特性
超寬光譜范圍:350-2500nm
非常好的分辨率(<1.5nm)
通過光纖作
快速測量(短至2秒)
非常易于使用
ARCoptix光譜儀以傅里葉變換紅外(FT-IR)技術為核心(部分產品覆蓋可見-近紅外(VIS-NIR)波段,原理略有差異),其工作本質是通過“干涉信號轉換"實現對物質光譜的精準檢測,核心邏輯區別于傳統色散型光譜儀(如棱鏡、光柵分光),具有分辨率高、掃描速度快、光通量高的優勢。以下分核心原理(FT-IR類產品)和VIS-NIR類產品原理兩部分詳細解析:
一、核心原理:FT-IR型光譜儀(主流產品,如FT-MIR、FT-NIR)
FT-IR光譜儀的核心是邁克爾遜干涉儀,整個工作流程可概括為“產生干涉圖→采集信號→傅里葉變換→輸出光譜"四個關鍵步驟,最終通過光譜與物質的對應關系實現定性/定量分析。
1.核心部件:邁克爾遜干涉儀
干涉儀是FT-IR的“心臟",決定了干涉信號的質量,主要由4個部件組成:
光源:提供廣譜紅外光(根據波段選擇,如NIR用石英鹵鎢燈,MIR用硅碳棒),需覆蓋目標檢測的光譜范圍(如FT-NIR覆蓋900-2500nm)。
分束器:核心光學元件,將光源發出的光“一分為二"——50%反射至固定鏡,50%透射至動鏡(可精密移動)。其材質需與波段匹配(如NIR用石英分束器,MIR用鍺分束器)。
固定鏡與動鏡:兩個反射鏡,固定鏡位置不變,動鏡由精密電機驅動做勻速直線運動(移動精度達微米級),用于改變兩束光的光程差。
探測器:接收經過干涉后的“干涉光信號",并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(如MCT探測器用于高靈敏度MIR檢測,DLATGS探測器用于常溫MIR檢測)。
2.工作流程:從干涉圖到光譜
以“檢測某液體樣品"為例,FT-IR的完整工作流程如下:
光源發光:光源發出連續的廣譜紅外光,射向分束器。
光的分束與反射:分束器將光分為兩束——
反射光:射向固定鏡,經固定鏡反射后原路返回分束器;
透射光:射向動鏡,經動鏡反射后也返回分束器(因動鏡移動,這束光的光程會隨動鏡位置變化)。
干涉信號產生:兩束返回分束器的光再次疊加,因光程差不同,會產生“干涉現象"——
當光程差為波長的整數倍時,兩束光相長干涉(信號增強);
當光程差為半波長的奇數倍時,兩束光相消干涉(信號減弱);
隨動鏡勻速移動,光程差連續變化,探測器會接收到一個“隨時間變化的周期性電信號",即干涉圖(橫軸為動鏡位置/時間,縱軸為信號強度,是一種“時域信號")。
樣品吸收與信號采集:若在光源與探測器之間放置樣品,樣品會選擇性吸收特定波長的紅外光(物質的分子振動/轉動能級躍遷會吸收對應頻率的紅外光),導致干涉圖中對應波長的信號強度減弱,探測器采集到的是“經過樣品吸收后的干涉圖"。
傅里葉變換(核心步驟):干涉圖是“時域信號",無法直接對應物質的光譜特征,需通過傅里葉變換算法(由儀器內置軟件完成)將其轉換為“頻域信號"——即我們熟悉的紅外光譜(橫軸為波長/波數,縱軸為吸光度/透光率,直接反映樣品對不同波長光的吸收特性)。
光譜分析:通過對比樣品光譜與標準物質光譜庫,或基于定量模型(如偏最小二乘回歸),即可確定樣品的成分、含量等信息(如檢測食品中的水分、藥品中的有效成分)。
二、VIS-NIR類光譜儀原理(如VIS-NIR光纖光譜儀)
ARCoptix的VIS-NIR類產品(如350-2500nm光纖光譜儀)覆蓋可見(350-780nm)和近紅外(780-2500nm)波段,部分采用色散型技術(區別于FT-IR),核心是通過“光柵分光"直接獲取光譜,原理更簡潔:
核心部件:光纖探頭、光柵、探測器(如CCD/InGaAs探測器);
工作流程:
光源發出的VIS-NIR光經光纖探頭傳導至樣品,樣品反射/透射的光再經光纖返回光譜儀;
返回的混合光進入光譜儀后,通過光柵(精密色散元件)將不同波長的光分開(波長越短,偏折角度越大);
分開的單色光被探測器陣列(如CCD)同時接收,直接轉換為對應波長的電信號,軟件處理后輸出VIS-NIR光譜(無需傅里葉變換)。